
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慢性代謝疾病,不僅影響血糖,也會牽連到多個器官,其中「眼睛」更是受害最深的部位之一。許多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多年後,才開始出現視力問題,這種「糖尿上 眼 症狀」往往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告信號。如果沒有及時診治,可能會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害甚至失明。
什麼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?
當血糖長期控制不佳,會對身體血管造成破壞,尤其是眼睛內部的微血管系統。眼底視網膜密布著大量微血管,是感光細胞的所在地,一旦血管受損,糖尿 上 眼 症狀 就會出現滲漏、出血、血管閉塞等現象,導致視力模糊或視野變化,這種情況稱為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」。
這是「糖尿上眼」最常見的症狀之一。根據統計,罹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患者中,約有50%以上會出現視網膜病變。
初期症狀常被忽略
「糖尿上眼症狀」的可怕之處,在於它初期往往沒有明顯徵兆,視力可能還保持正常。當病變進展到一定程度時,才開始出現以下症狀:
- 視力模糊:看不清楚細節,尤其在近距離閱讀時。
- 看東西有黑點、飛蚊或陰影:表示可能有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水腫。
- 夜間視力下降:晚上的視線較模糊,看路燈或車燈會出現光暈。
- 視野缺損:可能部分視野像被遮蓋。
- 顏色辨識困難:顏色不如以往鮮明。
- 突發性視力喪失:嚴重時視網膜剝離或大量出血會導致視力驟降。
糖尿病對眼睛的三大影響
除了視網膜病變,「糖尿 上 眼 症狀」還包括其他與眼睛相關的疾病,以下為最常見的三種:
1. 視網膜病變(Diabetic Retinopathy)
如前所述,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視網膜微血管受損,最終可能導致失明。
2. 白內障(Cataract)
糖尿病患者白內障發生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到5倍,且年齡層更年輕。白內障會導致視線模糊、畏光、看物變黃。
3. 青光眼(Glaucoma)
糖尿病會增加眼壓,壓迫視神經,造成視野逐漸收窄,最後可能看不到周邊事物。這是一種進行性且不可逆的眼疾。
為什麼糖尿病會影響眼睛?
糖尿病導致的高血糖狀態會破壞血管內皮功能,特別是眼底的微細血管。當血糖濃度過高時,血液的滲透壓升高,微血管會變脆、滲漏、阻塞,造成組織缺氧與壞死,導致視網膜無法正常運作。
此外,高血糖也會改變眼球內部液體的成分與流動,增加眼壓,引發青光眼問題。
誰是高風險族群?
並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立刻出現眼部症狀,但以下族群風險更高:
- 血糖控制不良(HbA1c > 7.0%)
- 罹病超過5年以上
- 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病史
- 懷孕中的糖尿病婦女
- 抽菸者
- 有視網膜病變家族史者
若你屬於上述高危群,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眼底檢查,早期發現問題。
如何檢查糖尿病引發的眼疾?
要偵測「糖尿 上 眼 症狀」,必須接受專業眼科檢查,常見檢查項目包括:
- 視力測試:基本視力是否正常。
- 眼底攝影(Fundus photography):拍攝視網膜影像,觀察是否有病變。
- 螢光血管攝影(FA):注射染劑後觀察血管滲漏情況。
- 光學同調斷層掃描(OCT):用來檢測黃斑部水腫或視網膜層結構。
這些檢查多為無痛性,約30分鐘內完成。
預防與控制之道
預防「糖尿 上 眼 症狀」的關鍵在於嚴格控制血糖、血壓與血脂,同時養成健康生活習慣。以下為具體建議:
飲食控制
- 減少高糖、高油食物的攝取
- 增加膳食纖維,如蔬菜、豆類、糙米
- 飲食均衡,每日定時定量
適度運動
- 每週進行中強度運動至少150分鐘
- 如快走、游泳、騎腳踏車等
定期檢查
- 每年至少檢查一次眼底
- 同時追蹤血糖、血壓、血脂指數
規律服藥
- 依醫囑使用胰島素或口服藥物
- 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
當症狀出現時怎麼辦?
一旦出現視力變化、模糊或有黑影飄動等情況,應立即就醫檢查。糖尿病眼疾若在早期治療,多數情況下可控制病情,延緩惡化。常見治療方式包括:
- 雷射治療:封閉異常血管,防止出血
- 玻璃體切除手術:清除眼內出血或疤痕
- 抗VEGF注射:抑制新生血管增生,減少黃斑水腫
結語:眼睛是靈魂之窗,糖友需特別守護
糖尿病與眼睛的關係密不可分,許多視力問題在初期都無明顯症狀,一旦延誤治療,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。若您是糖尿病患者,切勿忽視「糖尿上 眼 症狀」,養成定期檢查與控制血糖的習慣,才能真正守護靈魂之窗的清晰與健康。